二月 06, 2007

冬临进补大受欢迎的背后是教育制度的悲哀

马上就要是中国学生们的寒假了,各个学校也要开始对寒假补课进行登记收费了,于是,教育主管部门也纷纷出台措施,“禁补令”也是层层下达,可是问题依旧,补课依旧,问题出在哪里?我们的媒体问了一个这样的的问题,很显然他们是知道答案的,可是他们不说,那也就只好我们这些个平头百姓来说说人大与政协上都不怎么说的事情。素质教育这是老早以前就已经提出来的东西了,不新鲜了所以在人大政协上我们也就很少听到教育方面的提案了,因为他们也实在是找不到什么新花样来糊弄我们了。什么是素质教育?想当初,他们给我们画的大饼可不小啊,什么全面发展,什么综合素质,什么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等,一个个宏伟目标树在那里就等着我们向前进了。可是,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搞下来,我们却发现,所谓的素质教育并不像我们当初所认为的那样,相反的,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原先的一些被旧有的教育制度所掩盖的问题逐一的浮出了水面,而我们的委员们显然对此没有什么新点子可以出了。那么是什么问题浮现了出来呢?那就是唯分数论,唯文凭论。什么叫唯分数论?我们似乎觉得素质教育对于分数好像并不过分关注,而是对学生的能力更为关注,那好,我问你这个能力高低如何来区别?还不是通过分数吗?甭管你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还是所谓的“艺术类”都要通过分数来衡量吧,于是各种教育都为了分数为了上市重点、省重点乃至于上名牌大学,而那些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东西呢则被丢进了垃圾桶,比如学生的沟通能力,动手的能力,竞争的能力,对新信息的快速获取与掌握能力等等的这样的一些都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于是乎我们看到学生们日益以自我为中心,日益的没有责任感的同时也日益变得孤独,日益变得迷恋于网络而不能自拔。那什么又叫做唯文凭论呢?这里的文凭可不单指大学文凭之类的,它包括了比如四六级英语等级证书,比如艺术类的级别证书这些。我们看到,为了强调素质教育,教育部门对于艺术类学生降低分数的同时,对他们的艺术水平提了一个比较高的要求,这本身也没有什么错。但问题是,我们的一些学生家长,把这样培养学生艺术水平的,陶冶他们艺术情操的素质教育当成了升学的砝码,当成了进入重点学校的通行证,学生家长们一旦发现这个升学的砝码,重点学校的通行证便蜂拥而至,于是乎,我们又看到艺术学校教出的大批的学生在艺术上并没有多大的创造性,并没有什么艺术的感情,艺校变成了单纯出美女,出帅哥的地方。一个好的教育制度,它既不叫“应试教育”也不叫“素质教育”,一个好的教育制度应当能够让学生获得主动权,让他们感到轻松才是最好的教育制度,否则即使你叫“好的教育制度”,它本质上还是个“坏的教育制度”。

没有评论: